儿童语音导赏
Children’s Audio Guide is only available in Cantonese & Mandarin
关闸:
连接澳门与祖国的脐带
自2003年中国开放赴澳自由行以来,每年来澳旅客数以千万计。在澳门众多通关口岸中,又以关闸口岸是来澳旅客心中的宠儿,亦是澳门居民的首选,更是生活物资运送的主要关口,不愧是澳门客流量最大的通关口岸。
但几百年前的它并非如今这个模样,当时澳门还没填海造陆时,是一座孤岛,在江水的作用下,大量的泥沙堆积,拼成一条连接内地与澳门狭长的沙堤;因澳门地形轮廓宛如莲花,所以时人称此沙堤为「莲花径」。在16世纪中叶,葡萄牙人来澳居留经商,那时明朝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华夷往来,在「莲花径」上设立关城,这座中国城楼式建筑上有一块刻有「孚威镇德」的匾额,门楣碑石上刻有「关闸门」,后世人称「古关闸」,其设有官兵把守,每月开关六次,为澳门提供粮食和生活用品。
这座古关闸一度存在两百多年历史,后期因1849年的中葡军事冲突被拆除,只残留「关闸门」的石碑在市政署大楼中保存。取而代之的是一栋葡式的凯旋门建筑,俗称「关闸拱门」。它距离古关闸300多米,现今仍能在关闸边境大楼附近看见。这栋城门资讯丰富,门顶刻着的葡文是葡国海军舰只的训令,亦是著名葡国诗人贾梅士的诗句:“A PÁTRIA HONRAI QUE A PÁTRIA VOS CONTEMPLA”,翻译成中文是「祖国永远怀念为她争光的人」。关闸拱门还刻有以葡文写成的四个日期, 分别为1849年8月22日、1849年8月25日、1870年8月22日及1871年10月31日,它们指代的是「亚马留被刺」、「白沙岭事件」和关闸动土、完工日期。
关闸的更替历史故事丰富,见证澳门数百年风云。不过作为平民百姓,或者普通旅客的一员,更加重视的是通关的流畅度。1993年澳葡政府恢复出入境边检,建成出入境验证大楼,设有东西两翼大厅和中央大楼,还有一条直通拱门的观光走廊,关闸拱门就这样结束了它的「工作」。关闸向来是联结澳门与内地的纽带,见证了澳门数百年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,对澳门人及广大旅客都有不同的意义。